2020-12-31 03:1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趙白執南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2月30日,地方政府發行348.6億元債券,2020年地方債發行就此收官。
12月30日,地方政府發行348.6億元債券,2020年地方債發行就此收官。展望2021年,專家認為,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和防風險需要,明年地方債發行規模不會像今年一樣大幅增加,但仍可能發行“提前批”用于平滑全年發行節奏,投向棚改等方向專項債規模可能下降。
發行量有望創歷史新高
根據各地披露的數據,截至12月30日,12月共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836.1億元。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2020年共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2602億元。按此計算,全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量高達64438.1億元,創下地方債發行量歷史新高。
從發行節奏來看,2020年地方債在個別月份有集中供給現象。今年有兩個明顯的發行高峰月,即5月和8月,分別發行13024.6億元和11997.2億元;1月和9月發行量也較大,分別發行7850.6億元和7205.4億元。這4個月的發行量之和占全年發行量的六成多。
從新增專項債投向來看,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介紹,2020年新增專項債主要投向交通、城鄉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以及醫療教育、文化旅游、民生服務等社會事業,此外還有能源等,有不少專項債是多項目混合的。2020年初至今尚無土儲債發行,棚改債占比也不足一成,專項債對基建拉動效應明顯提升。
新額度或兩會前下達
“當前經濟持續恢復,明年經濟預計維持在潛在產出附近,新增專項債券額度預計不會再增加。不過,畢竟專項債是基建的重要抓手,明年基建力度小于今年但也不至于形成明顯拖累。”孫彬彬預計,明年地方政府將發行新增債券約4.7萬億元。考慮再融資債券后,預計地方債發行規模總計約7萬億元。
從節奏看,時至年底,地方債很難在年內提前下達,這與2018年和2019年兩年均在當年提前下達了下一年度的地方債額度有所區別。不過,接近監管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新的額度仍可能在明年兩會前下達。
孫彬彬認為,出于平滑發行節奏的原因,2021年仍然會像前兩年一樣在年初即開始發行地方債,發行節奏大概率會比今年更加均衡,對市場帶來的擾動會小一些。
在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看來,明年投向基建的專項債規模或稍低于今年水平。在棚改三年計劃臨近收尾、政策逐漸側重推進舊改(城市更新)的情況下,專項債支持棚改的規模也將出現一定下降。此外,今年2000億元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大概率將于明年完成發行,考慮到首次注資效果尚待觀察,明年新增額度可能不會較快考慮再次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
防范債務風險
除了經濟自身恢復形勢良好外,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另一個控制專項債規模的主要考量因素。
孫彬彬表示,近日,在新下達的一批地方政府再融資債券中,其募集資金用途除了用于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之外,還有一部分用于償還政府存量債務。結合地方債試點建制縣置換隱性債務的情況看,地方債置換隱性債務的形式在突破,范圍在擴大。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對地方來說,2021年“三保”任務依然艱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然較高,對此建議中央政府在赤字、債務安排上應更加積極有為,而地方債的比重可以適度下降,以減輕地方壓力。
對于專項債額度分配,中國財政科學院報告認為,負債率高的地區不代表債務資金使用效率低,應將有效使用債務資金能力的大小作為分配債務指標的一個判斷因素。
上述報告建議,應鼓勵地方政府根據項目現金流情況設計專項債券的償還周期,降低一次性償還壓力。還可以在遵守現行預算規則的前提下,創新專項債償還機制,包容來源于一般公共收入預算的專項債項目收入,如補助、獎勵和轉移支付等,轉化為專項債券項目的專項收入,納入專項債券償債基金管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