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10:1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行業的節奏,商業銀行作為百業之母,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與整體經濟一起脈動。......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行業的節奏,商業銀行作為百業之母,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與整體經濟一起脈動。
????????在疫情對經濟的壓力測試下,銀行既肩負輸血實體經濟、減費讓利的使命,又扛起防風險、降不良、提規范的嚴監管要求。隨著國內經濟迎難而上、漸次恢復,上市銀行也于下半年得到投資者認可,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迎來久違的大漲行情。
????????這一年,無接觸場景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銀行數字化轉型加速。后疫情時代,銀行業發展來到了面臨多個抉擇的十字路口。
抗疫讓利保實體
????????2020年初,突發的疫情讓各行各業措手不及,消費、投資、出口均受明顯沖擊。不少中小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資金鏈面臨斷裂的風險。
????????多部門、各地區的多項“硬核”金融措施迅速出臺,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需求。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投放力度,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保證了實體企業平穩運行。
????????金融力量體現在數字里。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介紹稱,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3萬億元,同比多增2.6萬億元;銀行保險機構新增債券投資超過8萬億元;民營企業貸款增加5.4萬億元;制造業貸款增加2萬億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2.6倍;保險業賠付9989億元。
????????抗擊疫情,大型銀行繼續發揮“頭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工農中建四大行發放貸款及墊款項目,分別較上年末增長10%、11.99%、9.33%、11.12%,同時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降價。
????????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信貸“活水”順暢流入實體經濟,今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準,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同時通過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臺了規??捎^的宏觀對沖措施。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搭建起“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的橋梁。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下,今年上半年LPR連續走低,推動企業融資成本走低。
????????在此背景下,金融保市場主體工作進入“下半場”,6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金融系統讓利目標,提出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推動減費讓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21家全國性銀行服務收費減費讓利1873億元,預計銀行業今年全年可實現減費讓利3600億元左右。
抵御風險增資本
????????金融穩,實體興。在抗擊疫情的同時,2020年亦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這一年的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效。
????????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自2017年集中整治至今,資金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根本上維護了金融體系穩定。
????????金融違法犯罪受到嚴厲打擊?!鞍舶睢薄懊魈臁薄叭A信”等不法金融集團資產清理、追贓挽損、風險隔離等工作扎實推進。恒豐銀行、包商銀行等機構風險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效。
????????威脅金融安全的“灰犀?!钡玫娇刂?。前三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
????????客觀上,疫情影響給銀行信貸資產造成下遷壓力。為儲備抵御風險的“彈藥”,銀行機構一方面紛紛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使得凈利潤首次整體“負”增長;另一方面,主要通過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兩種方式“補血”,2020年商業銀行合計融資規模超1.2萬億元。
????????雖然今年上市銀行再融資規模不大,但融資方式出現新變化。今年12月,江蘇銀行完成148億元的配股,意味著7年來上市銀行首單配股成功落地。
????????然而,非上市銀行無法通過IPO、配股、定向增發等手段融資,資本補充渠道較為狹窄。為支持中小銀行募資,專項債在今年成為創新“補血”工具之一。
????????2020年6月舉行的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上明確,擬從今年的專項債額度中劃出2000億元用于注資中小銀行。
????????自7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以來,各地都在探索可行模式。12月1日,廣東省公告全國首只定向支持中小銀行的專項債,運作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參考樣本。下半年以來,還有浙江、廣西、山西、內蒙古等省份陸續發布地方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的計劃。
規范發展補短板
????????今年以來,金融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演進趨勢,一攬子監管補短板政策陸續出臺,繼續堵“偏門”開“正門”。
????????2020年,沿用1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開始擁抱變革。人民銀行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10月份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總資產超250萬億元的商業銀行,即將迎來更健全的金融法治頂層設計。
????????對行業亂象的規范和治理,腳步從未停歇。今年,中國銀行“原油寶”等事件為行業規范經營敲響警鐘。單一事件背后更深層次的癥結受到金融管理部門關注,為銀行業保護消費者權益、完善內控管理、注重文化建設等上了重要一課。外部輿論監督、銀行自查自糾、監管依法查處、行業協會自律正形成治理銀行業亂象的合力。
????????為進一步完善銀行公司治理,銀保監會年內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向社會公眾曝光銀行保險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建立公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的常態化機制初見端倪。
????????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規范銀行資產、負債兩端業務。
????????在負債方面,要求銀行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創新”存款產品、大幅壓降結構性存款、規范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吸收存款等,以防止銀行過度依賴高利率吸儲。
????????在貸款、借貸方面,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最嚴網絡小貸新規限制高杠桿率擴張、民間借貸利率司法解釋上限新規、P2P網貸清零退場等多個監管政策出臺。
數字轉型向陽生
????????銀行數字化的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得到驗證。
????????金融機構加速優化手機APP等“非接觸式”服務,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產品,保障了基本金融業務不中斷。不少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辟綠色通道,大幅提高金融服務時效,支持各類企業迅速復工復產。
????????同時,疫情更加速了商業銀行的數字化進程。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總結,國有大型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廣泛對接公共部門的涉企信息,開發大數據風控模型進行小微企業客戶的準入和風控;中小銀行利用貼近社區、貼近企業的優勢,努力深耕細作,服務地方經濟;互聯網新型銀行利用數字化信貸產品為成千上萬戶小微市場主體提供高頻的流動資金。
????????伴隨銀行線下業務向線上轉移,線下實體網點裁撤力度加大。公開信息顯示,近兩年來退出的商業銀行網點已超過6280個。2020年以來,已有近3000個商業銀行網點被裁撤,其中將近四成是國有大行網點。
????????隨著金融機構加大金融IT投入力度,直銷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全新發展形態成為銀行增強線上能力的拓展方向。2020年以來,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農銀金科”、交通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交銀金科”或成立或開業,招商銀行、郵儲銀行也將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牌照收入囊中。
????????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商業銀行紛紛深度參與到數字人民幣研發測試之中。
????????深圳開展的“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中,四大行數字人民幣錢包首次正式亮相。12月在蘇州開展的數字人民幣試點中,參與試點的銀行又增加了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參與主體擴大至六大行。
權益保護定邊界
????????在經濟金融數字化快速轉型的當下,加強數字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促進數字金融行業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
????????2020年,相關部門持續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9月18日,人民銀行發布《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其中就從銀行、支付機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頂層設計、全流程管控、信息披露和金融營銷宣傳等方面進行規范。
????????作為權益保護的一部分,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在2020年格外受到關注。今年以來,有關個人信息泄露的新聞屢次成為熱點話題。比如,“池子”個人隱私泄露事件、百萬銀行客戶數據疑在“暗網”出售、銀行私自與合作平臺“共享”客戶信息、北京“健康寶”小程序明星信息泄露事件等,都指向“大數據時代,人人在裸奔”的嚴峻現實。
????????同時,2020年也被稱為個人信息保護元年,相關立法和規范工作不斷推進,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力度升級加碼。
????????5月份,針對移動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金融信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首批擬備案的金融類APP名單,涉及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消費金融等33家機構73款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而金融APP的備案管理,將推動信息采集、使用更加規范,有利于加強對個人金融信息的源頭追蹤和保護。
????????隨著相關部門日益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都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規范與互聯網平臺場景方的數據共享操作,防止個人敏感信息外泄。
????????今年2月份,人民銀行發布《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范》,對金融機構的金融數據保護義務提出了全面系統的制度要求,具有標志性意義。而正在征求意見的《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初稿)》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制度。此外,專門性立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的即將出臺,將構筑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屏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