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0:10 | 來源:東吳證券 | 作者:陶川 邵翔 段萌 | [金融]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東吳證券近期表示,一套以“常態化核酸檢測”為線索,涉及疫情擴散“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防控模式呼之欲出。...
預計在不斷優化的防疫策略下,疫情對于經濟的沖擊能夠縮小約一半。
東吳證券近期表示,一套以“常態化核酸檢測”為線索,涉及疫情擴散“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防控模式呼之欲出。從全局看,建立15分鐘常態化“采樣圈”的主要穩增長意義在于能夠有效降低城市進入“封控”的概率和縮小封控的區域。
以下為東吳證券最新觀點:
5月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在全國鋪開,尤其是大城市開始建立15分鐘核酸“采樣圈”,抗擊這輪奧密克戎疫情已經迎來了隧道盡頭的曙光。
正如我們此前的報告所述,在堅持“動態清零”的前提下,常態化核酸檢測將成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手段。
截至2022年5月14日,全國已經有28市+3省宣布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經濟總量占2021年中國GDP的41%;涉及人口4.2億,占2021年全國人口的29%。
根據我們的統計,
15分鐘核酸“采樣圈”為何能有效防控奧密克戎疫情?
我們不妨來做一個簡單的計算,按照正常人80米/分鐘左右步行速度,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覆蓋的區域約為4.5平方公里。以當前已經部署15分鐘核酸“采樣圈”的杭州市為例,其2021年常住人口為1220萬,全市土地面積1.69萬平方公里,這就意味在全市每個15分鐘核酸“采樣圈”覆蓋的人口在3200人左右,基于當前一個采樣點每小時檢測約200人的速度,
從一些高頻數據看,常態化核酸檢測的積極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4月末以來,在各地因城施策下,常態化核酸檢測的實施被不斷優化,助力復工復產。多數城市進入常態化核酸檢測后的一至兩周,新冠感染者數量呈下降態勢,擁堵延時指數回升(圖2至3)。這也驗證了我們此前報告的觀點:常態化核酸通過預防式的大范圍篩選,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抑制擴散。
我們發現一套涉及疫情擴散“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防控模式呼之欲出
通過詳細的梳理和測算,在動態清零策略不斷優化下,,這一模式有助于降低城市進入“封控”的概率,
從深圳到杭州,動態清零下的防疫模式已現雛形。
回顧2022年以來的抗疫經歷,從深圳、上海到杭州、合肥和北京,從局部或全域封控到常態化核酸檢測、建立15分鐘步行核酸采樣圈,“動態清零”總方針下的防疫不斷優化,
深圳模式:“全域封控”+ 3輪全面核酸篩查,適合疫情擴散的極端情形。
如圖4,本輪深圳疫情肇始于2022年2月中旬境外輸入病例的擴散,呈現“點多面廣,傳播鏈條復雜,社區傳播和外溢的風險較高”的特點,3月12日本土新增病例跳升至66例(含無癥狀感染者),3月14日至20日,深圳市實施“封控”+ 3輪全面核酸篩查,隨后疫情得到控制、經濟逐步恢復。為防范疫情反彈,4月5日深圳市宣布居民出入公共場合和搭乘公共交通須出示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開始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
杭州模式:重點區域“封控”+常態化核酸檢測,適合疫情開始迅速發酵的時期。
如圖5,2022年4月上中旬杭州一直有零星的病例出現,4月19日開始杭州拱墅區疫情開始迅速發酵,4月21日單日新增35例(含無癥狀感染者),杭州市迅速對拱墅區進行封控,并于4月28日開始在全市范圍實施常態化48小時核酸檢測。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且未出現明顯反彈。
常態化核酸的預防模式,
在出現零星病例的情況下即開始進行大范圍預防式常態化核酸檢測,一般檢測頻率較低(5-7天一次)。比較典型的例子有無錫、福州和紹興等,如圖。經過近一個月時間檢驗,這些城市的疫情并未出現進一步的擴散(圖6、7)。
通過總結以上經驗,我們初步總結出一套從預防到發酵再到鞏固階段的防疫模式。
參考圖8,可以參考福州和無錫的方式,進行低頻率的常態化核酸進行篩查(5天/次或7天/次);可以考慮杭州模式,對于重點區域進行管控,適當提高常態化核酸頻率(48或72小時/次);以快制快、擴大“封控區域”并進行全面核酸篩查;則可以考慮通過常態化核酸檢測鞏固防疫的成果,并根據情況逐步下調檢測的頻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擴散的較早階段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助于降低經濟所受的沖擊。
如圖9,對比不同階段推廣常態化核酸的城市,在預防階段推廣的福州、無錫和紹興等市,經濟活躍度(我們用擁堵延時指數來代表)同比下降的幅度要小于推廣較晚的杭州、深圳等地。
從全局看,建立15分鐘常態化“采樣圈”的主要穩增長意義在于能夠有效降低城市進入“封控”的概率和縮小封控的區域。
一方面,通過在早期階段發揮預防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地區的數量,另一方面,在疫情進入發酵時通過重點防控+提高檢測頻率的方式縮小“封控”區域。
我們預計在不斷優化的防疫策略下,疫情對于經濟的沖擊能夠縮小約一半。
傳統的防疫模式以滯后型封控模式為主,如圖10所示,在高傳染性奧密克戎病毒的影響下,局部甚至全域封控的城市可能反復出現,對2022年全年GDP的沖擊可能達1.1%。
相較而言,常態化核酸檢測通過降低封控的概率把這一沖擊縮小至0.6%。
我們測算范圍擴大至三線城市及以上(占2020年GDP比例為74%),根據3月和4月的數據,出現中高風險地區的二線及以上城市占比為32%,我們假設由于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推廣,這一比例下降至20%,另外我們也考慮某些地區疫情可能出現失控的情形——重點區域采取7天封控+全面篩查。具體假設和測算見圖11,對于疫情對城市經濟的沖擊,我們參考宋錚(2022)的測算,并結合不同城市擁堵延時指數的變化,假設重點地區,防范區和其他區域一個月的損失分別為當月GDP的11%,3%和1%,最終測算得出2022年GDP將受拖累0.6%。
除此之外,要評估常態化核酸檢測支出對于經濟的影響并不容易。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免費核酸服務計入政府消費,對GDP有直接的拉動作用;但另一方面,從政府支出的角度看,核酸檢測支出可能會擠出部分乘數效應更大的基建支出,這對于GDP又會形成拖累。
風險提示:疫情擴散超市場預期,政策對沖經濟下行力度不及市場預期;測算基于我們對政策和疫情發展情況的假設,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偏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