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21:39 | 來源:企業觀察報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由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環境經濟雜志和中國環境報社理事會承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六五環境日公益宣傳活動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獎正式發布,晨鳴紙業被授予“2020...
近日,由中國環境報社主辦、環境經濟雜志和中國環境報社理事會承辦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六五環境日公益宣傳活動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獎正式發布,晨鳴紙業被授予“2020年度環境社會責任企業”榮譽稱號。
長期以來,晨鳴集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始終將環保作為“生命工程”來抓,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使各項指標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成為我國履行環保主體責任的企業標桿,榮獲中國環境社會責任企業、中國造紙工業環境友好企業、全國節能先進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低碳山東標桿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等稱號,經濟效益連續20多年位居行業首位,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實現提質增效“加速跑”
長期以來,晨鳴集團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環保先行”的發展思路,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了產業發展的美麗嬗變。
在長期發展實踐中,晨鳴集團董事長陳洪國深刻認識到,要想實現質量和效益同步持續提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企業的必由之路。2011年以來,晨鳴以壯士斷腕的氣魄,痛下決心,先后關停了齊河晨鳴、武漢晨鳴一廠、延邊晨鳴、海拉爾晨鳴等一批效益良好而產能相對落后的子公司,陸續淘汰漿紙產能270多萬噸,走在了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列。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晨鳴主動淘汰落后產能,盡管造成了一定損失,但騰出的空間很快上馬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項目,無論從產業規模還是發展質量來看,都實現了“破繭成蝶”的美麗蛻變。
2012年,吉林晨鳴實施整體環保遷建,關閉淘汰原有的低水平生產線,新上30萬噸高檔文化紙生產線;完成武漢晨鳴二廠、壽光晨鳴熱敏紙和新聞紙改文化紙改造升級,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同時,集中精力和資源,加快發展優質高端產能,先后上馬高檔生活用紙、銅版紙、文化紙、液體包裝紙、食品包裝紙及化學漿等世界一流項目,增加600多萬噸高端產能,高檔產品比重提高到95%以上,再造了一個“造紙王國”。
打好節能減排“主動仗”
綠色是制造業的底色。晨鳴累計投入80多億元,主動配套建設堿回收、中段水、中水回用等工程,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全面開展環保治理,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實施節能減排,走上綠色、清潔、低碳發展之路。
堿回收是變廢為寶、增加效益、防治污染的綜合利用工程。1995年晨鳴率先探索黑液資源化技術,1997年建成當時國內造紙業最大的堿回收工程,2002年建成國內最早利用堿爐產生中壓蒸汽發電的機組,后來又陸續在湛江晨鳴、黃岡晨鳴分別建成堿回收工程,年可節約標煤75萬噸,堿回收率達99.8%,起到了明顯的環保、節能和經濟效益。
節約用水,實現水循環利用,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04年,晨鳴集團開始研發中水回用技術,經過多次攻關,反復試驗,攻克懸浮物多、色度高等多項技術難題。2007年8月,晨鳴果斷投資4000萬元,建設全國最大、日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工程,成功探索了一條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靠的制漿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回用之路。2009年,環保部在晨鳴集團召開現場會,向全國造紙行業推廣“晨鳴經驗”。
2011年,晨鳴實施6萬立方中段水淘汰更新技改項目,進一步提升了污水治理效率。目前,采用世界最先進的“超濾膜+反滲透膜”工藝,建設中水回用膜處理項目,中水回用率達到75%以上,回用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每天可節約清水17萬立方。
發展循環經濟“生態鏈”
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大勢所趨。晨鳴集團在抓好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的同時,探索創新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循環發展的模式,構筑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三大循環經濟“生態鏈”。
“林-紙-再生纖維”循環鏈:在廣東、湖北、江西等子公司所在地建有原料林基地200多萬畝,集苗木培育、營林生產和木材開發于一體,節約了大量的森林資源。
“煤-電-建材”循環鏈:對熱電廠廢棄物綜合利用,配套上馬水泥廠和新型建材廠,使灰、渣變“金”,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造紙廢棄物-制肥、發電”循環鏈:在晨鳴廢棄物處理廠,造紙污泥、沼氣、工業垃圾等廢棄物經過處理,變廢為寶,可用作于農作物復合肥或發電,既替代能源,又有效避免了對環境造成影響。
面向未來,晨鳴集團將以“振興民族造紙工業”為己任,切實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擦亮民族造紙業的底色,打造倍受社會尊重、世界一流百年企業,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做出積極貢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