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09:59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國融證券發布2019年上半年經營情況,今年上半年公司各業務條線收入較上年同期均實現較大增長,共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14億元,增長77%。
原標題:國融證券中期虧損背后:連收2罰單直降5級踩雷近8億
來源:新京報
利潤數據未體現在中期經營狀況中;去年股票質押“踩雷”近8億元。
近日,國融證券發布2019年上半年經營情況,今年上半年公司各業務條線收入較上年同期均實現較大增長,共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14億元,增長77%。
不過,國融證券坦承今年中期虧損,但并未公布利潤數據。新京報記者自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內部人士處獲悉,在中證協內部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證券公司業績匯總排名中,國融證券以1.35億元的虧損排在131家被統計券商利潤榜最末位。
這一消息距國融證券被證監會由BBB級直降5級至C級不過短短1個月。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證監會每年的評級中,A級是一道坎,跨過去就可以躋身“優等生”行列。“盡管直降5級讓業內人士感嘆監管日益趨嚴的態度,但對于國融證券被降級這件事,不少券商人士都認為此事在情理之中。”
年內收證監會兩“罰單”
分類評級直降5級
對于過去三年連續每年升一級、今年站在BBB級升上A級關口的國融證券來說,2019年不但沒能升級反而直降5級有跡可循。
今年5月,證監會公布了對國融證券的處罰決定。在5月23日的處罰決定中,證監會指責國融證券在債券交易中存在三大類問題。具體包括風控數據與交易系統數據不一致;人員隔離、崗位隔離、業務隔離要求沒有落實;個別投顧產品買賣債券缺乏有效監控等。
針對上述問題,證監會決定對國融證券采取限制債券自營業務6個月(已持有存量債券可以賣出,不得新增買入,為防范流動性風險而從事的必要債券交易除外)、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而新發行產品除外)的行政監管措施。
除對公司的監管,證監會還對國融證券資管部兩位負責人作出處罰決定。其中,資產管理事業部總經理陳冬濤,被證監會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而對分管資產管理事業部的副總經理王晨昱,證監會決定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監管措施,自行政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兩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或者債券業務相關職務。
這份“罰單”被圈內人士認為是監管下調國融證券評級的信號之一。“果然就遭到了下調”,一位券商資管人士感嘆稱。
這并非國融證券首次因風控不合規等問題被處罰。今年3月1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對國融證券總經理張智河、固定收益事業部分管副總經理兼部門負責人李濤、合規總監柳萌出具警示函。
早在2018年12月,內蒙古證監局對國融證券下發采取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措施的決定。決定書顯示,內蒙古證監局提出國融證券存在未及時報告有關事項、內部控制不健全、合規風控不到位等三方面問題,要求其在2019年1月31日前整改違法違規行為。內蒙古證監局還責令國融證券在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期間,每3個月開展一次內部合規檢查,并在每次檢查后5個工作日內,報送合規檢查報告。
“對于券商來說,內控不健全、風控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都屬于‘致命性’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
針對公司2019年分類評級被直降5級一事,國融證券公開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積極整改,按期完成合規檢查并上報報告。同時,公司深刻反思、汲取教訓,大力建設合規風險文化,全員升華合規理念,進一步完善合規風控體系、強化公司內部控制,堅持規范運作穩健經營,努力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上半年虧損
131家券商中利潤墊底
對于國融證券來說,限制債券自營業務6個月、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的行政監管措施將嚴重拖累2019年業績。
2019年中期公司經營狀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國融證券各業務條線收入較上年同期均實現較大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14億元,增長77%。不過,利潤數據則未體現在中期經營狀況中。
國融證券解釋稱,由于公司部分融資類業務違約客戶質押標的證券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公司相關會計政策的規定計提了大額減值,導致公司中期虧損。
新京報記者自中證協內部人士處獲悉,在中證協內部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證券公司業績匯總排名中,國融證券以1.35億元的虧損排在131家被統計券商利潤榜最末位。
此前,國融證券的凈利潤已經在下降。據國融證券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64億元,同比增長5.06%;凈利潤為1212.67萬元,同比下降81.07%。
從證券業協會公布的證券公司2018年業績排名情況來看,國融證券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130.15億元和37.40億元,在98家證券公司中排在第75位和第21位,屬于中小型券商之列。
業務方面,2018年國融證券債券自營投資年化收益率為15.04%;資管業務收入為6022.94萬元,同比增加97.27%,而同期經紀和投行業務則分別減少了16.13%和40.98%,經紀業務收入1.18億元,資管業務收入7579.81萬元。
此外,投資銀行業務財務數據不算好看。報告期內,國融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4元,同比下降40.98%。
對此,國融證券稱,傳統投行業務資源向頭部券商聚集,中小券商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去年共發行債券25只,合計規模達到106.78億元,同比下滑29.8%,行業排名較2017年末下降5名。股權業務方面,在市場低迷情況下,項目儲備不足的問題沒有根本改觀。盡管新三板整體比較低迷,公司依然保持了行業地位,全年新增44家掛牌企業,行業排名第2。
記者注意到,在目前自營、資管業務受限的情況下,國融證券正在發力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等方面業務。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融證券在固收、投行等業務上發展頗為激進,“業務擴張得厲害,一些其他券商不接的債券國融可能會接。”
股票質押“踩雷”近8億
實際計提壞賬0.84億
資料顯示,2018年國融證券融資融券業務規模6.86億元,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18.08億元。在2018年整體股票質押業務遇冷的情況下,國融證券股票質押項目出現違約事件,據悉涉及中弘股份、歐浦智網、飛馬國際,合計本金高達5.34億元。
而據國融證券2018年年報披露,其逾期股票質押回購款賬面余額高達7.96億元,而其實際計提的壞賬僅為0.84億元,計提比例僅為10.53%。
除踩雷股票質押外,國融證券委托天風證券買入的“18永泰能源CP003”,以1.55億元協議買入后,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按照天風證券要求,國融證券回購了該筆債券。但是截至目前,債務人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推進相關債務重組,尚未有明確方案。對于這筆1.55億元買入的債券,國融證券僅對壞賬準備388.83萬元,計提比例低至2.46%。
有市場觀點稱,國融證券此次踩雷后的計提比例,出自國融證券大股東的對賭協議。
據悉,2016年11月,國融證券進行增資擴股,5家新股東以每股4.98元增發3.26億股。而控股股東長安投資與5家企業簽訂過具有股份回購性質的協議,約定如果國融證券在股權轉讓工商變更完成之日起的60個月未能成功上市,五家“股東”有權要求長安投資按照年利率8%的價格,受讓該次增資持有的全部或部分國融證券股權。
此后的2017年2月27日,內蒙古證監局披露,國融證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已與中信建投證券簽訂輔導協議,并于2017年2月20日到內蒙古證監局進行IPO輔導備案。
依據相關規定,券商機構在發生5%以上比例的股權轉讓或增資時,需要向證券監管機構報備。然而,直到2018年8月,國融證券才向監管部門報備增資事項。正因為如此,國融證券收到內蒙古證監局整改通知。
在收到內蒙古證監局整改通知后,國融證券方面回應媒體稱,公司IPO輔導協議已經終止。
責任編輯:張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