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09:4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山西汾酒(48870,023,047%)加速擴張代價:經營現金流五年來首次為負,股價應聲而落!
原創: 王詣予
來自微信公號:五谷財經
2018年8月28日,山西汾酒(600809.SH)公開了2018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約為50.42億元,同比增長47.38%;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9.37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6.02億元,漲幅為55.76%,營收與凈利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勢頭。
對此,山西汾酒方面表示,2018年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基礎管理制度;
2.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推進酒類資源整合;
3.加強市場管控力度,深耕終端渠道建設;
4.深化品牌傳播策略,提升立體化品牌建設。
2018年6月26日,山西汾酒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具體說明了2018年的業績目標,“2018年是汾酒改革的全面落實年,是實現各類經營指標歷史性突破的關鍵一年,公司將力爭營業收入實現40%以上增長”。
目前看來,山西汾酒半年營收突破50億元,漲幅超過40%,規劃目標基本完成,如若繼續保持此增長勢頭,有望在年底營收突破百億。
公開資料顯示,山西汾酒主要從事汾酒、竹葉青酒及其系列酒的生產、銷售;
酒類高新技術及產品研究、開發、生產、應用;
投資辦企業及相關咨詢服務;
副產品酒糟、生產用原輔材料和包裝材料等的銷售;
道路普通貨物運輸。
山西汾酒主要遵循研-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
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酒體并制定采購計劃和生產計劃,原糧實現100%基地供應,按照制曲、釀酒、勾儲、成裝過程實施生產計劃,最后完成產品市場銷售并反饋需求。
歸根結底,山西汾酒業績的增長來源于其白酒產品的支持。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旗下中高價白酒、低價白酒、配置酒分別實現營收約為30.40億元、18.08億元、1.51億元;
分別同比增長33.53%、84.16%、11.64%,均表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其中,山西汾酒中高價白酒業績表現靚眼,貢獻了半數以上營收,而青花汾酒系列正是山西汾酒中高端價格帶的主力產品。
數據顯示,2017年,青花汾酒系列實現營收約為12億元,并且省外市場部分約占到90%,成為驅動山西汾酒全國營銷網絡深入布局的主要動力;
2018年,同樣在青花汾酒系列產品這一引擎的驅動下,山西汾酒旗下中高價白酒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同時,山西汾酒低價白酒營收漲幅明顯,則是得益于其在省外部分市場采用的中低端產品切入和消費者培育方法,也可由此反應出山西汾酒省外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全國化產業布局效果顯著。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省內實現營收約為28.71億元,同比增長43.38%;
省外營收約為21.28億元,同比增長52.96%,省外市場營收漲幅明顯,總額直
逼省內地區,離“2018年省外和省內營收占比提升至5:5”的目標更近一步。
反觀全國性白酒品牌,2017年營收突破百億的茅臺、五糧液(64.400,0.10, 0.16%)、瀘州老窖(45.800, 0.21, 0.46%),在白酒行業擠壓式的競爭格局下都在堅持自身的核心品牌,比如茅臺的飛天、五糧液的普五,甚至是縮減自身其他產品線,以此來集中優質資源加速核心品牌的升級;
然而,山西汾酒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增加產品線的舉措顯得十分與眾不同,意在通過產品線的豐富提高省外其他地區市場份額,布局全國的產業擴張野心也進一步凸顯。
半個月之前,在汾酒華東市場戰略規劃發布暨浙江汾酒運營平臺啟動會上,山西汾酒副總經理、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竹葉青酒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俊表示,啟動華東市場意味著,汾酒由走出去向引進來轉變、環山西向全國化推進、由全國化向準全球化轉變,華東市場的調整、轉型、聚焦、突破,是汾酒實現全國化發展路徑的關鍵。
2018年7月6日,山西汾酒還發布公告表示,為整合汾酒、竹葉青酒的營銷渠道,提高市場運行效率與運行質量,組織推進汾酒國內外銷售,建立汾酒國際貿易產業化布局,董事會會議同意以現金方式出資1億元設立山西杏花村汾酒國際貿易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暫定名),山西汾酒所持股權比例為100%。
在市場層面,山西汾酒主要致力于銷售管理層面的改革與新型營銷模式的構建,逐步形成了“以入股優質企業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聯合區域經銷商成立大平臺公司和以產品系列為主體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合資聯銷公司”的新模式。
“三步并作兩步走,三年任務兩年完。確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標,提前兩年實現‘十三五’目標。到2020年以2017年為基數,要實現酒類收入、利潤、產能及上市公司市值翻番。”汾酒集團(注:山西汾酒母公司)董事長李秋喜在股東大會上表示。
山西汾酒一系列舉動都在向外界發送著一個信號,即山西汾酒要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山西,布局全國,開拓國際,提高市場份額,實現進入白酒行業第一方陣的目標。
目前看來,與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全國品牌相比,汾酒18年上半年營收雖不及三者,但其營收與凈利增幅均高于前三者,增速較快。
對此,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表示,汾酒近年來急于推出新品,主要是長久以來缺失高端產品所致。
而增加高端產品,是希望借此提高品牌形象的高度。
并且,自2016年開始,汾酒尋求走出山西的意圖越來越明顯,無論是打造新系列產品還是繼續推出高端產品線,都是為了實現汾酒的全國化。
但汾酒的走出態勢并不具有攻擊性。
“汾酒名號家喻戶曉,可具體到是哪一款產品,很多人并不知曉,這就是汾酒最大的問題。所以汾酒在產品宣傳和推廣上,呈現出的是碎片化和模糊化的產品矩陣,并未真正地將產品通過各類營銷傳達給消費者,在本身不具備有較高曝光度主打產品的情況下,消費者很難記住汾酒究竟有什么產品。”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也就此發表意見。
《五谷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王詣予注意到,山西汾酒利潤、收入雙雙大漲,但在業績發布之后,其股價卻“不漲反跌”!
雖然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完成了既定目標,但其靚麗的業績背后也存在著一定隱憂。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預收款項期末余額約為8.20億元,較期初余額下滑10%左右;
由于2018年上半年上市酒企預收款都在下滑,相較之下,山西汾酒預收款降幅還是比較低的。
但讓投資者感到擔憂的是,2018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罕見為負,約為-1467.37萬元,同比降幅在108%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這也是五年來,山西汾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首次為負。
對此,山西汾酒方面給出的解釋為本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及支付的各項稅費增加所致。
除了順鑫農業(43.490, 0.40,0.93%)、古井貢酒(79.200, 0.12,0.15%)和伊力特(18.870, 0.15,0.80%)之外,其他上市酒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清一色”同在下滑,但基本都為正數。
然而,像山西汾酒和迎駕貢酒(15.570, -0.21, -1.33%)這樣出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情況,也是十分少見!
對此,業內人士向《五谷財經》特約、獨家撰稿人王詣予表示,山西汾酒預收款項下降,可以反應出其經銷商庫存有所增加,同時預收款項還可以作為酒業的“蓄水池”,可提前反應其下游需求是否強勁,未來山西汾酒產品銷售收入增速有待觀望;
而山西汾酒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也顯示出其在努力布局全國的同時,也在面臨資金周轉方面的壓力。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