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11:28 | 來源:未知 | 作者:方海平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養老項目對保險產品的帶動效應很明顯,且都是長期限、大金額的產品。二者的契合點主要從保險產品切入,公司缺乏項目管理和服務人員,現在很多從醫院等機構挖人。
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產業的步伐正在加快節奏。太平人壽7月20日與寧波星健蘭亭在滬簽署合作協議,以輕資產的模式引入旗下第三家優質養老社區;太平洋保險集團也于近日對外宣稱,將加快養老產業布局發力大個險+養老投資+養老服務的新型業務模式。
另據記者了解,其他保險公司也在加大養老產業方面的布局力度。比如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朱勇日前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制定的三年規劃中確定下了三大業務方向,其中之一是要全力開拓醫養結合的養老領域,開展跨界合作。
一位大型保險公司旗下養老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一開始主要是民營企業典型的如泰康人壽在做養老產業,國企的步伐相對滯后,現在的形勢是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大舉加入;模式上來看,大體上是對先行者的模仿,但具體做法上各家存在差異化。
對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對記者表示,其一,政策層面,保險系統內部和外部的政策方向均在鼓勵保險公司嘗試相關產業,養老和健康兩大產業與保險業務相關性最強,現在看來,健康領域有比較明顯的資源壁壘,保險公司在養老領域發力較大;其二,從市場本身來看,養老產業目前確實需求比較大,已經落地的一些養老項目很受歡迎。
上述養老公司人士對記者說,國企先天受限制比較多,投資方面主要以固收類項目為主,純股權型的項目不敢輕易嘗試。現在紛紛發力布局也反應出市場環境的變化,近兩年來監管切換風格,保險回歸長期限保障產品,限制短期理財型產品,這對保險公司形成經營壓力,市場上的長期限保障型產品本來就難賣,而且同質化嚴重,保險公司急需差異化的產品打開局面。與養老產品相結合,將社區的“提前入住權”寫入保單合同,對投保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郭振華說,對于保險公司,地產相關的項目都比較能吸引資金,尤其是政策還大力鼓勵,涉足養老產業是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方面,符合金融監管的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保險公司紛紛宣稱涉足的養老產業,主要針對高端人群。比如,太保集團最近通過的《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將在3-5年內首期投資100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打造“太保家園”系列高品質養老社區;累計拓展8000-10000套高端養老養生公寓,太平人壽早期的“梧桐人家”、目前拓展的“太平樂享家”等均為高端項目。
“目前來看,養老項目的需求和空間集中在高端人群。供給方面,保險公司能提供的養老資源還遠不能覆蓋高端人群的需求,所以這將是一個從金字塔尖端逐步向下拓展的過程。”上海地區一位保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盡管保險公司早已開始涉足養老產業,但成為整個行業都重點發力的領域還僅僅是開始。模式上來看,業內存在“重資產”和“輕資產”之爭,前者指公司自己獨立負責投資、運營整個過程;后者以與第三方相關機構合作共同投資運營的形式為代表。如太保集團稱將以“輕重結合、先重后輕”為發展思路;太平人壽稱將不斷發掘并契合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形成輕資產、重資產齊頭并進的布局模式。
保險公司雖然有豐富的養老保險產品方面的經驗,但在養老項目的投資運作上還是“新手”。“養老項目對保險產品的帶動效應很明顯,且都是長期限、大金額的產品。二者的契合點主要從保險產品切入,公司缺乏項目管理和服務人員,現在很多從醫院等機構挖人。”上述大型保險公司旗下的養老子公司人士表示。
他還說,從投資角度看,目前整個行業大舉并進,保險公司的風險可能在于資產負債的匹配上,雖說保險公司以長期資金為主,在所有類型的資金中最適合用來投資此類長期項目,但若遇上諸如此前萬能險產品所遭遇的監管問題,也可能形成壓力;另一方面的風險,即長期項目未來的效益能否符合最初的預期,中間是否會產生一些風險等都是未知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