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 11:33 | 來源:未知 | 作者:張虹蕾 滑昂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4月16日,*ST弘高發布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771億元,較上年下降51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48億元,較上年下降16333%。
2017年一年,上市公司*ST弘高(002504,SZ)因年報被非標而披星戴帽。且先后被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總監難尋、股東股權被凍結等問題困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帶給*ST弘高頗多困擾的年報非標所帶來的影響被消除,這意味著*ST弘高有了摘帽的可能性。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其業績出現近年來首次虧損。公司4月16日公布的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1.48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ST弘高何時能夠“摘帽”,也成了投資者心中的疑問。
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8.03億元
和此前預計業績盈利不同,*ST弘高年度業績出現大反轉。
*ST弘高2017年10月30日發布的2017年三季報中,曾預測公司當年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2億元~1.8億元;2018年1月底,*ST弘高大幅下調2017年年報業績預期,預計凈利虧損1.3億元~1.7億元。
4月16日,*ST弘高發布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7.71億元,較上年下降51.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48億元,較上年下降163.33%。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ST弘高于2014年10月借殼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其2015年和2016分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億元和2.34億元。其2017年年報顯示,前三個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277.71萬元、5875.68萬元和2113萬元,第四季度虧損2.51億元。
*ST弘高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包括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而這也被列入關鍵審計事項。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底,*ST弘高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約為47.87億元,壞賬準備8.03億元,直接影響當年業績。而扣除壞賬準備之后,其應收賬款約為39.8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81.00%,而2016年與2015年,其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例分別為78.28%和75.97%。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困擾*ST弘高的年報被非標問題今年并非出現,而其背景是2017年*ST弘高多次更換審計機構。
由于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其2016年財務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弘高于2017年5月3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ST弘高在彼時的公告中提到,如2017年度財報繼續被非標,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有關規定,股票將被暫停上市。
而4月16日披露公告顯示,2018年4月13日,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對2017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ST弘高董事會認為,2016年度審計報告中“無法表示意見”所涉事項的重大影響已經消除。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ST弘高摘帽的可能性大嗎?對此,記者致電*ST弘高,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是否解除退市風險)需要和交易所申請,申請之后會有結果,目前(和交易所)會有溝通。
此前因年報被“非標”披星戴帽
此前,*ST弘高的審計機構,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原因和依據是,*ST弘高2016年度原財務總監離職后,一直未任命新財務總監,同時財務部關鍵崗位人員出現離職和變動,導致財務核算出現混亂。
事實上,財務管理混亂僅是*ST弘高2017年的困擾之一,*ST弘高雖然依靠借殼上市騰籠換鳥,實現了業績和資產的大幅增長,但2017年,許多問題浮出水面。
此前年報被非標之后,*ST弘高又陷入數據錯誤的麻煩。2017年5月11日,*ST弘高發布了兩則更正公告,分別涉及2016年的審計報告,以及審計機構對年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報告的專項說明。公告顯示,經核查,由于工作人員失誤,4月29日兩文件中披露的部分內容存在錯誤,更正內容涉及到賬面凈值數據錯誤。
而在2017年中,*ST弘高公告稱擬更換審計機構,彼時曾報道稱,這已是2017年*ST弘高迎來的第三家審計機構。除審計機構將被更換,*ST弘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紛紛離職。此前已在2016年6月離職的財務總監,其職位在延宕近一年后,被原財務副總監接任。此外,由于披露的兩份財報中相關數據不一樣,*ST弘高還曾在2017年9月收到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
而后,關系到中小投資者切身利益和公司控制權的問題也曾出現。2017年12月5日,*ST弘高公告表示,接到大股東北京弘高中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高中太)和北京弘高慧目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高慧目)通知,獲悉大股東所持公司股份全部被凍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