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10:09 | 來源:未知 | 作者:辛繼召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依賴同業存單獲取負債端資金來源的中小銀行,或將面臨流動性壓力。
依賴同業存單獲取負債端資金來源的中小銀行,或將面臨流動性壓力。
2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銀監會2017年非現場監管報表中,在《流動性期限缺口統計表》中已將發行債券和同業存單并列,金融機構需在資產部分填報機構投資的債券和同業存單,在負債部分填報為籌集資金而實際發行的債券和同業存單。
此外,在《流動性比例監測表》填報說明中,對于“發行和持有同業存單的處理方式”,要求將持有的一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存單計入流動性資產下的“其他一個月內到期可變現的資產(剔除其中的不良資產)”,發行的一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存單計入流動性負債下的“其他一個月內到期的負債”。
從銀行負債端來看,同業存單與發行債券納入到銀行的“負債合計”中,與銀監會考核銀行的核心負債比例這一監管指標有關,但這一指標并未納入央行宏觀審慎管理(MPA)。
目前,同業存單納入核心負債考核只是在統計表格上,尚不清楚該考核具體執行時間。
同業存單與發行債券納入“負債合計”
有市場傳言稱,廣東銀監局近期發文將到期日在90天以上的同業存單納入核心負債,計入核心負債依存度指標,此舉將有利于提高銀行核心負債,緩解銀行負債壓力。
目前,尚無法證實90天以上同業存單納入核心負債,不過從《非現場監管報表指標》(銀行業內一般簡稱“1104報表”)來看,實際上,商業銀行統計口徑變化一般以銀監會層面主導。由于銀行統計指標較為復雜,監管指標從修改到落實也往往耗時甚久。銀監會每年修訂《非現場監管報表指標》,2017年《非現場監管報表指標》修訂內容較多,其中就包括在《流動性期限缺口統計表》中,新增同業存單,與發行債券并列。
據填報說明,《流動性期限缺口統計表》旨在收集填報機構資產和負債到期,以及填報機構表外收入項、支出項有關情況,用于計算填報機構在各期限內的期限缺口,以便對填報機構的到期期限缺口和累計到期期限缺口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
所謂“核心負債比例”,來自于2015年《商業銀行法》修訂后,銀監會建立的對國內商業銀行流動性監管的“2+N”指標監管體系。
核心負債比例的計算,包括分母——負債總額與分子——核心負債兩項。根據銀監會2005年發布的《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中,核心負債比例為核心負債與負債總額之比(公式為:核心負債比率=核心負債期末余額/總負債期末余額×100%),不應低于60%。其中,核心負債包括距到期日三個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發行債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總負債是指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負債方總額。
核心負債比例是銀監會對銀行流動性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2015年10月實施的修訂后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銀監會應當定期監測商業銀行融資來源的多元化和穩定程度,并分析其對流動性風險的影響。銀監會應當按照重要性原則,分析商業銀行的表內外負債在融資工具、交易對手和幣種等方面的集中度。對負債集中度的分析應當涵蓋多個時間段。相關參考指標包括但不限于核心負債比例、同業市場負債比例、最大十戶存款比例和最大十家同業融入比例。
隨著銀監會在2017年非現場監管報表的《流動性期限缺口統計表》中將同業存單納入銀行總負債,意味著做大核心負債比例這一考核指標的分母(即總負債)部分,雖然部分同業存單也納入了核心負債比例的分子項,對于部分銀行而言,仍可能會拉低銀行核心負債比例這一考核指標,使得依賴同業存單獲得負債端來源的銀行面臨壓力。
中小銀行或面臨負債端壓力
同業存單另一考核壓力,來自于是否納入MPA同業負債項目。
2014年4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銀發[2014]127號,簡稱“127號文”)。127號文規定,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
“我們每年報備同業存單發行額度,人行都會提醒要求同業資金不能超過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一位城商行同業金融負責人表示,目前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尚未見執行,但從1月開始一直傳聞。若如此,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有可能難以達標。
同業存單是中小銀行獲得負債端(資金端)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同業存單的發行主力。
根據興業研究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末,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同業存單發行余額接近90%,是同業存單的主要發行者;隨著越來越多的農商行獲得發行資質,農商行發行的同業存單余額比重逐步上升,從2014年末發行余額占比5.3%升至2016年末發行余額占比11.8%。
并且,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猛增。從發行量上看,2016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13.02萬億元,超過2015年實際發行5.31萬億元的1倍,2015年發行規模又是2014年的5.9倍。從發行期限上看,同業存單絕大部分期限在一年期以內,平均期限為6個月左右。另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31家銀行公布2017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合計規模13.97萬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同業存單于銀行間市場發行,相比較線下吸收同業資金,市場交易對手更豐富和活躍。同業存單場內發行,可轉讓、可抵押回購等,流動性較好,定價水平較線下同業存款低,有利于銀行降低資金成本,使用同業存單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具有更高的效率。
此外,對于中小銀行而言,“由于新版貨幣基金管理辦法的實施,貨幣基金投資組合要求更高流動性,因此同業存檔成為貨幣基金投資的重點標的。發行同業存單,可以吸引包括貨幣基金在內的非銀金融機構產品購買。”有機構人士認為。
不過,“同業存單納入核心負債,中小銀行借錢以短期為主,禁止期限錯配對中小銀行造成壓力。負債端存出或有壓力。”一位機構人士表示。
在此情況下,記者獲悉,已有華南股份行等提高同業資金融出利率。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此前表示,我國同業存單市場仍有發展空間。他認為,第一,同業存單利率是唯一一個由公開透明市場形成的存款性質的利率;第二,活躍的同業存單市場有助于全期限貨幣市場利率的完善;第三,同業存單利率具備銜接貨幣市場利率與貸款利率之間的天然優勢,有利于央行通過調控貨幣市場利率、來影響包括貸款利率在內的整個金融、經濟體系利率。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