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2 10: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銀行理財這幾年在走一條艱難的轉型之路,過去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以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為主,未來將逐漸向凈值類轉型。不過,轉型之
銀行理財這幾年在走一條艱難的轉型之路,過去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以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為主,未來將逐漸向凈值類轉型。不過,轉型之路嚷嚷了兩三年了,但是凈值型產品的發行比例仍然較低,多數銀行都在10%-30%之間,其中股份制銀行發行比例稍大一些。
為何要向凈值型理財產品轉型?
過去乃至目前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中絕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產品,其中約70%非保本,但是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剛性兌付,在老百姓眼里,它就是保本保息的。雖然銀行方面并不想剛性兌付,但是卻一直在縱容投資者的這種理念。我們去銀行買這類產品時,理財經理就會向你推薦這類產品,并“間接”保證產品保本保息,比如說“我們發行理財產品這么多年,此類產品從未虧損過,也沒有收益未達標這種情況發生”。于是投資者就很放心的購買了,實際情況是本息也確實如期收到。但是銀行發行預期收益類產品存在兩大弊端。
首先,預期收益類的產品存在嚴重的期限錯配問題。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6年11月銀行理財的平均投資周期為4.7個月,其中3個月以內產品成為主流。但實際上,理財資金投向的債券期限很少有這么短的,如果債券期限是1-2年,那么銀行需要接連發售多款短期產品去對接,如果未能及時募集到相應的資金,銀行則要為此承擔一定的風險。
另外,在資產荒及低利率環境下,理財資金的收益也越來越低,銀行的利潤也越來越窄,甚至可能虧損。比如銀行發售了一款預期收益率為4%的理財產品,資金運作的預期收益率在3%-6%之間,如果實際收益率是6%,那么多余的2%銀行就自己賺了,但是如果實際收益率是3%,銀行反而要向客戶補貼1%。即使這款產品是非保本類的,銀行也不敢讓投資者承擔虧損,因為一旦如此,它就成為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銀行的聲譽會受到影響,投資者很有可能會流失。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期限是開放的,收益率不確定,要根據理財資金的運行情況來定,銀行會定期公布產品的凈值。實際上凈值型銀行理財與基金很相似,這類產品適合長期持有,因為贖回是要手續費的,而且一般持有時間越短手續費越高。如果你剛買到手就要贖回,就要支付高昂的手續費,有可能會造成虧損。
對于銀行來說,發售此類產品就可以打破剛性兌付,可以有效規避期限錯配及收益率倒掛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要高于預期收益類產品,并且可以靈活支取,但同時也要自擔風險,提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受阻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轉型之路并不好走,投資者不愿意購買,銀行似乎也不愿意發行,我們去買銀行買理財的時候,工作人員并沒有向我們積極推薦凈值型產品。
首先,凈值類理財產品的風險較高,很多都是R3(中等風險)級別,投資者難以接受收益的波動性,而大多封閉式理財產品風險等級都是R2(中低風險)。購買銀行理財的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大多不高,他們看中的就是產品的穩定,如果凈值型產品的收益波動性太大,還不如購買基金得了。
其次,凈值型產品的手續費較高。封閉式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雖然也有手續費,包括托管費、銷售費、投資管理費等,但并不體現在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中,也就是說,這是銀行已經扣除手續費后估算得出的收益率,也是投資者最終拿到的收益率。但是凈值型理財產品除了以上這些手續費外,還要收取贖回費,持有時間短的話就很不劃算。
招商銀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比較多,我們拿在售的一款來分析一下購買這類產品到底劃不劃算:
這款凈值型產品的近一個月的年化收益率為4.19%,而該行同期發售的預期收益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均在4%以下;產品風險等級為R3;到期日為2025年4月17日,在此之前可以一直持有,工作日可贖回;持有滿1年贖回費率為0.05%,不滿1年贖回費率為0.1%。
如果11月15日投資者購買了10萬元該款理財產品,凈值為1.0813,12月13日便要贖回,凈值為1.0848,一個月內的凈值漲幅為0.3%,扣除0.1%的贖回費,還賺了0.2%,也就是200元。
雖然沒有虧,但是如果投資者一開始購買的是一款一個月期預期收益率為3.5%的封閉式理財產品,那么到期后收益率就有100000*3.5%/12=292元。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凈值型理財產品存在收益優勢,并且可以靈活支取,不過最好長期持有。此外,這是在凈值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一旦該類產品波動太大或是凈值下降,投資者恐怕很難接受。
未來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轉型之路仍然不好走,要想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有銀行和投資者兩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國有行和股份行可以起帶頭作用,冒著客戶流失的風險把路子先鋪開,另一方面投資者自身也要提高風險承受能力,轉變理財思維,無風險理財產品是不存在的。
想知道最近哪款銀行理財產品最賺錢,請到微信號:融360財秘(rong360licai)回復【銀行理財】獲取【銀行理財周報】。
熱門
相關新聞